机械行业是支撑国家制造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是稳住工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工业与信息化部等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2023年至2024年力争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3%以上,到2024年达8.1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和10个左右千亿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等目标。
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主要聚焦机床工具、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机器人、医疗装备等11个细分行业。我国将支持装备制造企业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近日,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50.36亿元,同比增加9.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14亿元,同比增加28.06%。
龙头企业快速地增长,背后是装备工业整体向好。一是装备工业生产快速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至7月,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1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二是企业效益持续提升,1月至7月,装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和总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5%和14.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个和29.6个百分点;三是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出货值同比增长10.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8个百分点。
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左世全分析,需求市场总体恢复向好,国家各项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引领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促使装备工业发展动能积聚壮大,推动装备工业经济效益指标实现回升。
左世全介绍,首先,占装备工业三成左右的汽车产业拉动作用明显,1月至7月,汽车产销量达分别1565万辆和156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7.9%。其次,在电池制造、输变电及控制设备等领域带动下,电力装备生产持续迅速增加。再次,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需求拉动下,围绕技术改造与新一代产品研制,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实现较快增长。
“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装备工业发展面临新形势,行业稳增长压力较大。”王卫明说,《方案》从供需两侧提出4方面16条重点任务。下一步,将支持装备制造企业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利用“数字工信”等信息化平台加强装备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协调解决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地方立足实际,出台本地区稳增长针对性政策。
左世全认为,在机械、汽车和电力装备等行业稳增长政策支持下,以及产业升级带动下,下半年装备工业经济运行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方案》提出,要强化精准施策,以推动重点细分行业高水平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育新兴,激发工业母机等重点细分行业内生持续增长动力。
工业母机是“制器之器”和“自强之基”,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发展大局的基础性产业。天眼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机床相关企业近34万家。
中国机械总院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晶莹表示,近年来通过持续攻关,中国工业母机部分装备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水平并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但国际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日趋严峻,仍有一批高端工业母机产品及关键功能部件等严重依赖进口,在产业链自主可控上存在风险。
李晶莹认为,除了深挖国内市场潜能,培育典型应用场景,还需要系统提升供给能力,保障产业链安全可控,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推动应用上,要打造一批工业母机应用验证产线、示范应用工厂或基地,引导创新成果应用迭代。建议结合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编制高端工业母机装备推广应用目录,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在提升供给方面,李晶莹说,应充分的发挥产品攻关、技术改造、财税金融等各类政策作用,尽快推动相关科技重大专项接续实施,完善创新体系布局建设,打造一批工业母机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部署一批中试验证平台,推动典型场景成组连线、串珠成链应用。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业内形成共识。左世全表示,下一步要在做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识别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制订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计划,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重点产业领域,全方面提升工业母机关键核心研发技术能力。
9月12日,三一集团印尼“灯塔工厂”二期项目正式奠基。与一期相比,三一印尼产业园二期不仅规模更大,也更“聪明”,配备了自动化物料配送系统、数字孪生系统、工艺仿真系统、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等10余个数字系统,并结合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
“装备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其数字化转型成为牢牢掌握装备制造主导权、开辟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新赛道的必然选择。”王卫明说。
李晶莹分析,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内涵有多种解释,但离不开3个核心: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层次地融合的新制造模式,二是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系统体现,三是以高效、优质、柔性、绿色、敏捷制造产品为目标。《方案》提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要从新模式、系统解决方案、中小企业数字化等方面推进,正是围绕这3个核心展开的。
李晶莹认为,当前我国机械行业稳增长压力仍较大,应坚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主攻方向不动摇。从瞄准产业方向聚力推进智能化、做好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摸准核心需求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速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等几个维度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支撑行业稳增长。(刘 瑾)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大多数来自之一。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如何统筹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OpenAI当天发表相关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网站地图sitemap备案号:豫ICP备17022679号-2 技术支持:m6米乐在线登录app
豫公网安备 41072102000363号